生活中衣食住行,大家可能會搭襯不同的今季服飾,留意最新的美食推介。雖然天天使載座公共交通工具,不過好少留意他們的變化。其他交通工具與社會的繁榮息息相關,滿足我們不同的出行需要,追求更舒適快捷的方法。
1. 電車
在1900年代已有電車的出現,初期只有由堅尼地城至銅鑼灣地區,主要由單層設計為主。隨住乘客數量增加,什至引入雙層車卡(有蓋沒蓋不同物料),亦曾於車尾加設拖卡,路線擴展至筲箕灣,是與近年類近的樣貌。高峰時期一個車廂更可分為八個廣告區域,可想當時電車的確是出門的熱門工具。
.
2. 巴士
於30年代中華巴士公司取得港島的專營權。而20年代九龍則有中華巴士公司、九龍巴士公司及啟德巴士公司。60-70年代因人口上升由單層改為雙層,亦由原本除了司機更有售票員及守閘員改由車長一人控制。隨著大眾的需要出現豪華巴士、三軸巴士、特快線、冷氣巴士、低地台巴士及滿足殘疾老人的巴士設計。由於中巴在90年代服務未如未想,城巴及新巴漸漸取代中巴,接手經營。而最後一班熱狗巴士(無冷氣巴士) 在2012年開出,進入全氣調巴士年代。
.
3. 人力車
在不太富裕的1880年代,香港由日本引入人力車,以黑色的車身配上斗篷。由政府所管理,在30年代曾衰落,但於日本佔領期間因交通癱瘓而再次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。最終亦敵不過戰後的交通恢復,被科技化的巴士及電車取代在70年代接近消失。僅如旅遊景點中的幾架。
.
4. 嘩啦嘩啦 (海上的士)
這是香港內港航行的電船,名稱來自其發出的聲音及命名。以類似海上的士的形式,不受時地限制接載不同的乘客。在海底隧道的啟用漸漸走向式微,於1995年終止營運。
(圖片來源: stheadline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飛象文創 │從始不一樣 發掘新生活
/ Facebook: 飛象文創 Dumbo.cc
/ Instagram: @dumbo.cc
請"追蹤"我們,獲得最新資訊。一同保留、活化、支持本地設計生態。
歡迎留言/私訊我們你的看法及報料。謝謝你的支持。
Kommentare